第一层的法施供养,来自于璎珞的表法
当无尽意菩萨听到佛陀如此赞叹观世音菩萨,听到观世音菩萨的行持如此,他即听懂了应该供养观音的信息,也看到了众生不解佛意的愚钝,所以作为《普门品》的契机众,他当仁不让地站起来,要带头供养观世音菩萨。
这就是大菩萨的作风了,佛陀你这样说了,我马上照办;我没有别的东西可拿,用代表权实合一的这串璎珞供养。这时此串璎珞就超越了钱财多少的范畴,对无尽意菩萨而言这串璎珞就不是钱财物品了,所以自然他说“这是法施的供养”了。这是第一层的法施供养,来自于璎珞的表法。
第二层的法施,为了利益大众而启问
为什么用施字,他应该用“供养”的,佛陀也说“应该供养观世音菩萨”,为什么到他这里就改成“法施”了?在《普门品》无尽意菩萨是契机众,因为由无尽意菩萨的启问,才有了这一品的内容,所以无尽意菩萨此次问佛的问题,就已经含藏了法施的本意了。他难道不知道观世音菩萨吗?《地藏经》里光目女遇到的罗汉就是后来的无尽意,他成罗汉那么久,入菩萨位也相当久远,难道和其他菩萨不熟?因为他在不眴佛国普贤如来座下,观世音菩萨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座下,所以他们不怎么见面?既然菩萨间很熟悉,为什么还要问佛这样简单的问题?于是哪一尊大菩萨又不是三十二相救度众生
?《普门品》提到的所有内容,真的有无尽意菩萨做不到的吗?他是为了大众能听闻、能了解、能有一个救度的方便,才启问佛陀;所以启问时的当初发心就已经是要施法与众了。第三层的法施,为众生听明白佛的意图而作供养
各位看《地藏经》只有在最后的时候,佛陀才大段的赞叹的了地藏菩萨,在其他品都是赞叹两句就被菩萨打断了,为什么啊?而在《普门品》里就算讲完了三十二应身,与会大众中竟然没有人站起来说:这位观世音菩萨如此功德巍巍,我当真心赞叹供养!没有如《地藏经》那样的热烈场面。所以佛陀才多说一句啊“你们应该供养”汝等、汝等啊,这话说的心里沉甸甸的,因为听不明白佛陀的意思,佛都如此赞叹不可思议方便之力了,竟然没人站起来说“我要供养他,我要赞叹他!”各位想一想:这一群听众是什么状态啊?就像我们看演出,到精彩处自发鼓掌、欢呼、流泪,不是台上演员要提醒我们要这样配合,而是我们自动的理解了,感受到了,才会由心的去随之而动。
可《普门品》进行到此,听众的反应并不乐观,所以佛陀说“汝等应该供养”,无尽意菩萨理解,“即解”马上就解下了璎珞,这个时候这串璎珞也并不再是无尽意菩萨一人的付出了,而是无尽意菩萨要为了众生听明白佛的意图而配合演出,他要表演供养观世音菩萨,给大家看佛是这个意思。作为契机众,听到佛陀讲要供养,他马上站起来做,这是第三层的法施。
第四层的法施,代表与会大众供养观世音菩萨
因为无尽意菩萨的供养是代表与会大众供养的,也就是说他的这一串璎珞是代表大会听众一起供养给观世音菩萨的。这个时候对无尽意而言,他是供养观世音菩萨;但无尽意菩萨对大众而言,是无尽意菩萨用自己的璎珞代替大家来供养观世音菩萨了,所以这个施是因为他施与大众了一个供养,所以才说这是法施。
第五层的法施,为众生福德绵延无尽的供养
随《普门品》的流传,无尽意菩萨的这一个代表大众的供养,就会伴随每个听闻到《普门品》的众生了。换句话说,如果我们理解了无尽意菩萨是代表大众供养观世音菩萨,那么我们听闻如此,我们也当升起供养观世音菩萨的心,也当如无尽意菩萨那样马上发心供养观世音菩萨,并以此利乐其他众生,促成福德绵延无尽的局面。奈何我们福薄业重,没能参与如此盛大的法华法会,没能如此亲闻佛菩萨涓涓软语,所以我们没有在彼时供养观世音菩萨;而当我们展开经文,无尽意菩萨的这个供养,也是代表我们在供养观世音菩萨!这是无尽意菩萨对我们的法施了,佛经穿越三千年,一束温暖直达心底。南无无尽意菩萨慈悲如此!南无观世音菩萨慈悲如此!随经文的传递,只要有人能读懂无尽意菩萨的这个法施,也就是代表无尽意菩萨为他做了供养观世音菩萨的事情。各位,我们听懂这一节也能如此思维跟随、也能发心想着“若我在场,也当如此供养!”就瞬间得了无量无边的福德了。
这个供养虽然在三千年前就定格了,但无尽意菩萨说“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”我今、我今、我今啊!就是我现在,而不再是三千年前的尘埃隔绝了,就是现在、就是当下这一刻、这一念、这一时,就是现在无尽意在供养观世音菩萨,所以我也能如此一念,即合无尽意菩萨之意,即是被无尽意菩萨法施所润养,即是被无尽意菩萨救护垂爱了。
所以读懂经文的收获颇丰,我们理解了这一层内容,是否在内心里也涌动了供养观世音菩萨的心念?是否也升起赞叹无尽意菩萨救度众生无尽绵延之意?所以会学佛的人,听到这里就会如此发心:我也当供养观世音菩萨!哪怕你举一杯水、举一个栗子,做一个施食或供养,你就瞬间得了如此无量无边的利益了。
版权所有:心经讲解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