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藏
任杰
经律论三藏是佛典的总称,佛陀一生所说的教法,后来弟子分类结集为三大部类,故称三藏。精通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。经藏,梵语音译修多罗、或素怛缆藏;律藏,梵语音译毗尼或毗奈耶律;论藏,梵语音译阿毗昙、毗昙或阿毗达摩藏。此即通称经律论三藏。经、有綖贯佛法,令不散失之义,藏有包含蕴积之义。类集一切经部名经藏。律有灭诸过非,如世间法律,断决轻重之罪;止恶修善,调伏诸根,令其如法如律之义,类集佛为弟子所制的戒律名为律藏。论即决择辨论一切法义,以无漏圣道智慧对观四谛诸法之理,即名对法,类集一切对法名为论藏。三藏与三学相配,即经藏为定学,律藏为戒学,论藏为慧学。
结集三藏是为佛法久住,令后世众生有法为所依,是佛徒的头等大事,如《长阿含经》的《众集经》中,舍利弗就召集僧众,提出“我等今者宜集法律,以防诤讼,使梵行久立”,所以对“如来所说正法,当共撰集”。并从一法集至十法,受到佛陀的称赞。佛灭度后,由大迦叶选五百学德兼高的上座比丘僧,在王舍城结集经律论三藏,此是第一次结集,又称五百结集。依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则有“大迦叶选得千人”,“从转*轮经至大般涅槃,集作《四阿含》:《增一阿含》、《中阿含》、《长阿含》、《相应阿含》,是名修妒路藏”,集“八十部作毗尼藏”,集阿毗昙藏,大众定为佛说。这是特指小乘三藏,总称声闻藏。亦说在大迦叶结集三藏不远处的界外,别有结集三藏及杂藏、禁咒藏为五藏,此称大众部结集。
由于众生有上下钝利之根的不同,故佛说大小乘之法义如是则有大乘三藏和小乘三藏之别,称声闻藏和菩萨藏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一百:“摩诃衍经,佛灭度后,文殊尸利弥勒诸大菩萨将阿难集是摩诃衍”,“名大修多罗”,“以经大事异故别说,是故不在(小乘)三藏之中”。意指大乘律经和阿毗达摩经都归摩诃衍藏所摄。大乘三藏究有多少,如何分类,尚无明文,只在《大智度论》卷一百中说“摩诃衍甚多无量无限”,“无量无边”,阐述大乘能包括小乘之义。亦有说菩萨藏,缘觉藏,声闻藏为三藏。
中国汉地所译的大小乘经律论三藏,在《开元录》中则有详细分类。《般若》、《宝积》、《大集》、《华严》、《涅槃》五大部,及诸大乘经,编入大乘经藏;《菩萨地持经》、《梵网经》等律经,编为大乘律藏;《大智度论》等,编为大乘论藏。
以《四阿含》等为小乘经藏;以《僧只律》等为小乘律藏;以《六足》等为小乘论藏。论藏除舍利弗的《品类足论》、目犍连的《法蕴足论》和迦旃延的《施设足论》是佛在世的论着而外(佛经中的阿毗达摩大乘经未见有译),其余所译的大小乘论都是佛灭度后弟子所着,亦分别编入大小乘论藏。
版权所有:心经讲解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