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讲解网

佛性、如来藏、如、法性、实际

发布时间:2022-11-24 11:43:54作者:心经讲解网

佛性、如来藏、如、法性、实际

  佛性、如来藏、如、法性、实际,皆同一性,只是就能知与所知诸法的不同分位,立不同的名称。在众生数上称佛性、如来藏,在非众生数上称法性、如、实际,但此通内外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七中解释如、法性、实际时说“是三皆是诸法实相异名”,又指内外诸法自性本空皆同一性,故《涅槃经》中说佛性有种种异名。性有不断、不改、不变之义,如麦因果麦性不改变,如矿中金银与出矿时的金银体无增减,所以佛性、法性虽无增减,但有隐显净染之分,隐、染即生死,显、净则涅槃,众生因无明所覆而不能见佛性,法性,若修行则能见性获得解脱涅槃。

  大乘经中说佛性,《阿含经》亦明佛性,但不甚分明。印度诸宗对此各有所解,如《佛性论》云:“若依分别部(论者假定,非二十部计)说:一切凡圣众生,皆以空为其体,所以凡圣众生,皆以空出故,空是佛性,佛性者则大涅槃;若依毗昙萨婆多等诸部说者,则一切众生,无有性得佛性,但有修得佛性。该论举此立三种种姓,一、定无佛性,如一阐提,二、不定无有,修时得,不修不得,三、定有佛性,如三乘人。并自立三因佛性,一、应得因,即二空所显真如,二、加行因,由发菩提心,修道品等,三、圆满因,即修加行得果圆满,并以三性三无性摄此三佛性。若依《宝性论》,则以清净无为法身为佛体。龙树中观学派多分是谈法性,以中道实相为体。《涅槃经》卷二十七云:“中道者名为佛性”,“佛性者,即第一义空,第一义空,名为中道,中道者即名为佛,佛者即是涅槃。”可见,佛性、法性都是指的诸法真性,众生若断无明,则见佛性,获得涅槃。

  佛教传入中国,修行成佛之原因,在佛徒中久久未能正确解决,当晋末法显译出《大般泥洹经》六卷,经中说除一阐提,“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”。道生则认为经义未尽,遂倡一阐提皆得成佛,并立“顿悟成佛说”,受到旧学僧的抨击和摈斥。后来昙无谶译出《大涅槃经》四十卷,经中明说“一阐提定当成佛”。因而对佛性的探讨风起云涌,各宗无不盛谈佛性。到隋吉藏《大乘玄论》卷三,列举了十一家异说,一一加以评判,而他自己则赞成以中道为佛性。

  佛教的根本目的是要成佛证涅槃,佛说佛性是为教化有卑劣慢众生,了知众生究竟,定当成佛以为要旨。《涅槃经》中说一阐提无佛性,是指在犯四重、五逆和谤方等的一阐提位,无善根性,暂无成佛的可能性,若舍一阐提发菩提心修圣道,即非一阐提,定能成佛,这就是《大智度论》中说的“恶可为善,善可为恶”,“法无定性”之义。这不仅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定当成佛不相违背,同时正显示诸法本空,染净两重缘起的正理。

\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心经讲解网